盘点2022年的支付谣言,你信了几个?-全讯国际

盘点2022年的支付谣言,你信了几个?
慕楚移动支付网2023/1/30 10:50:00

作为与平民百姓最为贴近的金融业务,支付的任何异动都会带来许多社会舆论,特别是移动支付发展起来之后,人们愈加依赖它的同时,也伴随着许多安全忧虑,这就滋生了许多支付相关的谣言。今天移动支付网就来盘一盘,2022年有哪些支付相关谣言。有几个是你一时相信了的呢?

谣言一:个人码停用还要补税

在259号文《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强支付受理终端及相关业务管理的通知》于2022年3月1日生效之前,各种谣言就不断风传。2022年年初就开始盛传“个人码不能用”,而且微信和支付宝还会调取个人码过去4年的交易记录,要求个别人补税。

这里面有两个谣言,一个是个人码能不能用,二是会不会根据个人码历史收款情况追缴税务。

风传的个人码不能用,大概率是因为259号文中要求,“不得通过个人收款条码为其提供经营活动相关收款服务。”

对此,中国支付清算协会、支付宝、微信支付都曾发公告辟谣,现行“个人收款码”不关闭、不停用、功能不变,与此同时,新设“个人经营收款码”,用户可自由选择使用。

而补税问题,媒体采访支付宝和微信支付,二者均表示为谣言。

谣言二:数字人民币不能买黄金、外汇,还泄露隐私

自数字人民币开始试点以来,人们对新兴事物充满好奇,同时也不断涌现谣言。其中就包括数字人民币不能买黄金,兑换外汇,而且还泄露隐私。

对此,人民银行官员亲自下场辟谣。2022年7月,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穆长春在一次会议上表示,数字人民币不能买黄金和外汇、数字人民币侵犯用户隐私等说法不实。

他表示,“数字人民币是数字形式的法定货币,与实物人民币1:1兑换,也就是说,纸钞和硬币能买的东西,数字人民币都能买。纸钞和硬币能买黄金和兑换外汇,数字人民币同样也可以。”

而隐私保护方面,穆长春表示,数字人民币主要定位于流通中的现金(m0),也就是说数字形态的现金,设计理应满足个人匿名交易的合理需求,保护消费者隐私。他还补充道,数字人民币对用户隐私的保护,在现行电子支付工具中,等级是最高的。

谣言三:零费率不合规

2022年4月,人民银行在公众留言中回应网友“收款码做零费率合规吗?”的提问。

以“96费改”核心文件为依据,实行市场调节价,收单机构与商户协商确定具体费率。言下之意,这是市场的事,并不违规。

而在此之前,人民银行在2017年12月曾发布《关于规范支付创新业务的通知》(即“281号文”,要求收单机构在广告内容中不得使用或者变相使用“零扣率”、“低扣率”等涉嫌不正当竞争、误导消费者或者违法违规行为的文字。

此后,微信支付、支付宝均有相关公告,抵制“零费率”、维护服务市场健康发展。

而今移动支付“海波已平”,监管也更加完善。不管以前如何,人民银行最新的回应是,零费率不违规。

谣言四:信用卡逾期总额破万亿

2022年8月,人民银行发布支付体系一季度报告,而后有媒体在报道中产生了乌龙。

存在乌龙的报道内容为,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还信贷总额达到10962亿元,环比增长7.7%。按照中国现在14亿人口来算,相当于每人都欠了近800元。

于是,信用卡逾期总额破万亿迅速吸引了舆论关注,叠加疫情影响、商业不景气等各种因素,这一乌龙报道被许多人转载,并表达悲观情绪。

而实际情况是人民银行所发布的报告原文,是962亿元,多出来的“10”为注释,注释信息为“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指信用卡未足额归还最低还款额,且逾期期限为181天(含)以上的未清偿本金余额,不包含已核销金额。”

谣言五:个人不能持有pos

2022年4月,部分媒体针对信用卡套现问题进行报道,部分专家则表示,个人原则上不允许持有pos。在没有明白这个“原则”的含义之下,许多人认为个人就是不能持有pos。

事实并非如此,而“原则”也有监管明文细说。2013年发布,目前仍然有效的《银行卡收单业务管理办法》就表明,特约商户可以是个体工商户,也可以是拥有“经营活动”的自然人。

虽然经营活动的判别都不是一个简单的支付问题,而更多是工商管理问题。但无论如何,当下个人持有pos都可以是合法合规的。

本文为作者授权发布,不代表移动支付网立场,转载请注明作者及来源,未按照规范转载者,移动支付网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

展开全文
相关阅读
资讯查询取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