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一聊“两个支付宝”-全讯国际

聊一聊“两个支付宝”
十字财经移动支付网2022/8/3 19:19:30

文|李意安

8月3日,支付宝(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董事长在工商信息中完成了正式变更,倪行军正式接棒井贤栋成为下一任掌舵人。

消息本身没有那么炸裂,井贤栋依旧是蚂蚁集团的董事长兼ceo,是整个大船的掌舵人,但倪行军正式接棒之后,两大“支付宝”主体的新任管理班底也随之落定,引发了坊间对“两个支付宝”的关注热情。

天眼查图谱里,蚂蚁对外投资的几十家公司中,带有“支付宝”字样的,只有两家:支付宝(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和支付宝(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都是百分百持股的子公司。

支付宝(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是“支付宝”支付牌照的持牌主体,也是这次法人变更的主体,作为“支付宝”的业务起源,2004年就已经注册成立,技术开发人员占比超过50%。面向商家机构开放支付技术并提供收单服务,数据显示,目前已服务8000万商家和10亿消费者。

既往公开信息来看,倪行军的出镜率不高,但在支付宝内部却声名赫赫——花名苗人凤,蚂蚁集团资深副总裁、首席技术官,担任过程序员、产品架构师、行业产品技术负责人、支付宝执行副班长,参与了支付宝各代技术架构的规划,快捷支付、支付宝钱包、线下支付等几次重大业务战略的实施与落地。但这几行辉煌的履历都没有“他写下了支付宝的第一行代码”这一细节更富戏剧张力。

作为支付宝的初代技术大牛,倪行军接棒一把手进一步强化了公司的技术色彩。

而另一个“支付宝”则是支付宝(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可以简单粗暴理解为支付宝app,通过支付宝开放平台提供的产品和接口帮助商家进行数字化经营,公开数据显示,支付宝app上活跃着1.1万数字化服务商,支付宝app里的商家小程序规模已超300万个。

很多评论认为,伴随着支付科技和数字互联“两个支付宝”的业务模式或将更加清晰。其实这是一句正确废话。在蚂蚁或者支付宝的战略棋局中,一切都没那么简单。

业务切割当然是事实,公司名称上就已经可窥端倪。但业务切割背后真正重要的,是权责的清晰。不难看出,支付宝的这一裂变是出于贴合监管要求的目的,但客观而言,也符合其发展自身的内生逻辑。

2004年,为了满足淘宝电商的支付需求,支付宝应运而生,却意外填补了互联网交易支付刚需的空白。2013年前后,用户从pc端迁移到移动端,通过二维码支付,支付宝丝滑地从一个支付工具变成了一个十亿用户的国民生活app,支付宝其承载的服务内容和品牌内涵早已超越了支付本身。

过往几年,支付行业的监管水位不断升高,每一次监管cue到支付宝,整个大船都要晃一晃。从管理的角度来讲,将支付宝的支付业务和数字服务业务进行主体分离不仅有利于明晰权责,也是切割风险的一种有效手段。套用一个曾经流行的句式,这个过程或许就该叫“支付宝再造支付宝”。

作为不同的公司主体,“两个支付宝”依然有许多值得外界好奇的地方,虽然是分家,多少也有些藕断丝连。比如,关于数据。

虽然“大数据”已经成为显学,但事实是,大多数公司拥有的数据并不足以讨论大数据。真正把大数据生意玩明白了的,蚂蚁生态算是一个。大数据为精准营销和精准分控提供依据,精准程度意味着数据价值,而数据价值则取决于数据质量,数据的丰富性、真实性、完整性和连续性缺一不可,而这些都需要大量的真实支付场景作支撑。

蚂蚁体系内庞大的数据链路也是监管十分在意的点,比如断直连,让底层数据进入监管视野,比如落实实名制,抽查用户商户交易真实性,加强反诈反洗钱的力度,所有监管步调的背后都关乎数据。

未来,两个支付宝会如何共享数据资产,数据脱敏的程度、数据的使用边界怎么界定,以及衍生出来的权责如何切分,合作如何结算都将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关注点。

而在此之外,这一切割或许也为将来的资本化路径完成了更好的排布。蚂蚁上市停摆之后,从2020到2022,行业环境已经换了天日。“裂变”注定成为蚂蚁下一进程的主基调,虽然屡有传出拆分或上市的传闻,却始终没有得到官方回应。在所有的不确定性中,对于已成定局的“两个支付宝”,重新打开了资本市场对支付宝的想象力。

本文为作者授权发布,不代表移动支付网立场,转载请注明作者及来源,未按照规范转载者,移动支付网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

展开全文
相关阅读
资讯查询取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