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m没有未来?-全讯国际

atm没有未来?
卢华秋移动支付网2019/7/31 19:37:56

“老人在排队,年轻人用手机,atm本来用得就少。”一位在南粤银行网点柜面工作的朋友告诉移动支付网记者,“这和有没有24小时到账也没多大关系吧。”

“24小时到账”——从261到85

2016年9月30日,人民银行发布《关于加强支付结算管理防范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有关事项的通知加强转账管理》(〔2016〕261号),加强转账管理是261号文重点内容之一。根据文件要求,从当年12月1日起,除向本人同行账户转账外,用户通过自助柜员机(含其他具有存取款功能的自助设备)转账的,发卡行要在接到请求24小时后,才能开始办理资金转账。

此举意义在于,个人可在发起atm转账24小时内,向发卡行申请撤销转账,从而防范电信诈骗。

2019年3月22日,人民银行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支付结算管理防范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有关事项的通知》(〔2019〕85号),根据文件要求,银行在转账受理界面以中文显示收款人姓名、账号和转账金额等信息,并明确提示“实时到账”后,可不再执行261号文关于自助柜员机转账24小时后到账的规定。

即使要求显示多种信息以帮助用户确认,但85号文在事实上放松了atm转账管理。

据人民银行相关负责人在85号文答记者问时表示,261号文要求“24小时到账”,是因为当时有近一半的电信诈骗受害人是在被诱骗的情况下,通过atm向诈骗账户转账而造成损失,而其中又有很大一部分受害人是被引导在英文界面中进行操作。人民银行表示该规定有效阻断了不法分子诱骗受害人通过atm将资金转入诈骗账户的犯罪行为。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法分子转移诈骗资金的渠道发生了很大变化,通过自助柜员机具诱骗诈骗数量减少。不知道这种转移是因为“24小时到账”的规定,还是不法分子技术和手段的“进化”,又或是兼而有之。如果不法分子是因为“24小时到账”而改变转移诈骗资金渠道,那么这一要求可以说是监管和电诈直接的博弈手段。

有意思的是,在这种博弈的过程中,“24小时到账”帮忙打击了一批电信诈骗,但同时催生了利用“撤销转账”功能来进行诈骗的形式。从对比二者案件数量来看,我们也许取得了胜利,当然也牺牲了一些客户体验。

atm增速近乎停滞

从2015年一季度开始,atm数量增长总体呈下滑趋势。其中最大原因是移动时代的到来,使银行物理网点变得不再如此重要。

过去,银行大部分业务只能在物理网点与atm等外延设备上开展,如开户、销户、存取款、转账甚至查询余额等。但如今多数业务可以通过电子银行实现,于是物理网点连同atm走下坡也就不奇怪了。

2018年q1数据大涨并非“回光返照”,而是自该季度起,atm数量统计口径发生了调整。其中不仅统计了银行业金融机构布放的在用自助存取款机、自助缴费终端等传统自助设备,也增加统计了自助服务终端、可视柜台(vtm)、智能柜台等新型设备。

从2017年二季度开始至今的近两年里,不考虑2018年一季度统计口径调整的话,其余季度atm数量增长更是近乎停滞。其中2018年四季度更是首次出现负增长,数量减少了1.77万台。2019年一季度atm数量同比2018年1季度,亦有所降低。停滞不前的时间点,正好在“24小时到账”实行期内。

不能确定这其中有没有和实行“24小时到账”有关,不过即便有关系也不大。“据我了解,日常用atm转账的人并不多。”南粤银行的朋友告诉移动支付网记者。

上图为记者分别在两个不同网点(工行、建行),随机与20位atm(存取款一体机)使用者搭讪的结果。即使使用者中“不便透露”全是转账群体也只有3个,占比并不高。“顺手看看”的多是从银行网点出来,随手查询。

从抽样结果来看,取款,特别是小额取款仍是传统atm最为常用的功能。一定程度上,它与现金使用率存在较强关联。即便在移动支付发达的当下,现金仍有其特定的使用空间,比如一些公园、外国使馆、老字号小吃、来华游客消费等等。

此前有媒体报道,在一些只收取现金的地方,甚至催生了“现金黄牛”生意,专门解决急用现金消费者的燃眉之急。自行前往便利店扫码换现金,也有可能被要求支付专门用于微信、支付宝的提现费用。

但不可否认的是移动支付使现金使用频率降低,是atm式微的主因。

当然这样的随机抽查并不一定准确,毕竟结果很可能还受到地理位置、节假日,甚至天气好不好等情况影响。

寄望于高度发达的智能网点

1967年6月27日,世界上第一台自动取款机在伦敦附近的巴克莱银行亮相,距今已有半个世纪历史。

有不少观点认为在生物识别、人工智能、5g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atm未来是更加智能化的存在。85号文也特别强调了,鼓励银行在自助柜员机应用生物特征识别等多因素身份认证方式,以探索兼顾安全与便捷的支付服务。在银行网点智能化转型中,新型atm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atm行业龙头企业广电运通,近年来也积极紧跟银行智能化转型步伐,围绕智能机具推出系列场景应用全讯担保网的解决方案。从财报反应来看,该公司货币自动处理设备收入呈下降趋势,设备维护及服务则增长明显。和智能pos等金融终端类似,atm也出现了智能化、依赖后期服务的趋势。

然而在所谓的银行智能化转型趋势下,2018年q1起调整atm数量统计后,其规模依然维持在一个非常稳定的水平。原因可能有两个,或是银行智能化进程推进缓慢,或是银行对atm以更换为主,而非新增设备。

2018年4月,建行上海无人银行正式开业,没有柜员、没有保安、甚至没有大堂经理的无人银行看似美好。可在一年过后,在用户实际体验中,目前状况实际上是“基本上不能干什么”。毕竟这不是一件拥有了足够先进设备就能促成的事情,监管、风险管理等因素无法绕开。

在数据和实际案例来看,智能银行驱动atm发展,并不乐观。

另一方面,除了智能化,还有观点认为atm另一个方向是要到社区、到三四线城市、甚至到农村去。

但无论在哪,atm的成本问题都必须考虑,其成本主要包括采购、布设和运营,其中运营成本最高。

采购成本非常好理解,在2000年以前,国内atm主要依靠进口。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一般自动取款机单台价格约为l5~25万,而存取款一体机则要25~40万。随着时间推移,制造水平上升,国产厂商加入,atm价格逐渐下降。但每台数以万计,还是不便宜。

布设成本就像商铺选址开店,主要是租金。如果选在如沃尔玛、家乐福等地点投放,其单设备布设成本则更高。

现金存取、转账付款为主要服务内容的atm,涉及到的现金保障、技术维护、安全保卫等都算atm的运营成本。与采购、布设不同,运营成本并非一次性投入,这部分最为复杂。

充分考虑各种成本的前提下,atm场景选择肯定是个市场行为。在atm的重要性下滑的背景中,银行在其中投入多少成本和精力是需要衡量的。而移动支付覆盖率不输一线城市的三四线城市,能为atm提供的支撑也许有限。农村市场更是有限,深入社区倒是不错的选择。

无论在智能化本身还是拓展场景上,atm前景都不能说乐观。在高度发达和完善的智能银行网点到来之前,atm没有未来。

本文为作者授权发布,不代表移动支付网立场,转载请注明作者及来源,未按照规范转载者,移动支付网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

展开全文
相关阅读
资讯查询取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