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航集团拟9亿元出售新生支付100%股权将意欲何为?-全讯国际

海航集团拟9亿元出售新生支付100%股权将意欲何为?
2018/12/11 9:47:39

如今,海航旗下的多项资产正在被陆续剥离,而新生支付也成了被剥离的对象之一。

近日,有消息称,海航将把新生支付的100%股权作价9亿元出售。作为首批获得支付牌照的27家支付机构之一,新生支付的业务囊括互联网支付、预付费卡(全国)、跨境支付、线下收单(五省)。

这块支付牌照本身的价值不言而喻,因此市场都在猜测谁会是接盘者?而海航出售新生支付又对其会有怎样的影响?

支付牌照价值几何

日前,海航物流集团举行资产转让首期推介会,集中推介了10项优质资产,涵盖写字楼、酒店、商业地产等多领域,其中就包括出售新生支付100%股权。

相关报道援引知情人士的话称,此次出售新生支付100%股权作价约9亿元。

对此,一位海航物流内部人士对《国际金融报》表示:“海航物流集团有限公司这次在北京集中推介的10项优质资产都有具体报价,但是最终的成交价格究竟会是多少还不好说。”

新生支付原名“海南新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是海航集团旗下的众多支付机构之一,也是首批获得支付牌照的27家支付机构之一。根据企查查信息,在2017年10月,该公司由“海南新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变更为“新生支付有限公司”。

新生支付刚开始获批的支付业务许可类型是互联网支付和全国的预付卡发行与受理,能在全国开展预付卡业务的除了新生支付外,还有资和信、开联通、裕福支付、易生支付和平安付,一共只有这6家。在获牌五年后的第一次续展中,因实际控制人相同,被央行要求合并了盛炬支付,由此增加了五个省的收单业务许可,这五个省分别是浙江、江苏、海南、福建和四川。

其实,早在今年上半年就有消息传出,海航物流集团将出售新生支付全部股权,意向报价13亿至16亿元。但是,当时这一消息遭到新生支付方面的否定,并表示“只是在找战略股东”。

公开信息显示,新生支付将依托海航现代物流集团“物流4.0”战略,致力于打通物流数字化开放平台资金流,打造“物流支付 供应链支付 金融资管”的创新综合服务体系,从而实现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四体合一”。而且,近年来,新生支付重点着力于跨境支付业务,在11月7日江苏省政府主办的“跨境电商进口商品采购洽谈会”上,新生支付与南京栖霞区人民政府签署合作协议,共同打造跨境支付综合服务平台项目。

“从新生支付本身这块牌照的价值来看,显然是很不错的,尤其是具有物流这一场景和跨境支付业务的基础。而且,这家公司目前为止还未被监管机构处罚过,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其运营的合规水平。”不过,业内人士肖禄(化名)坦言,“要找到接盘者同样不容易,如此高的报价需要接盘方具有一定的实力,而大的机构基本都已经完成了自己的支付业务布局。”

海航手中有“富余”

据悉,新生支付在海航内部属于物流版块,对外宣传上多以“海航云商”为主,而海航云商则肩负着海航物流数字化转型的使命,“是实现物流4.0的关键”。而此次剥离新生支付是否会对海航物流的数字化转型带来影响呢?

据相关媒体报道,海航物流集团品牌部的一位工作人员接受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推介这些资产是海航物流集团贯彻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坚决落实“聚焦航空运输主业,健康发展”的战略要求,海航物流一直在积极推进与航空运输主业及运输服务业不相关资产的处置工作。

因负债过高陷入困境的海航,早已开启了“卖卖卖”模式,未来预计会出售更多旗下的资产。

在分析人士看来,相比较而言,支付业务对海航物流集团乃至整个海航集团都算不上核心业务。尽管支付业务一直以来被视为打造互联网金融生态闭环的基石,但是对于海航来说,除了新生支付,其旗下还有易生支付和国付宝两块支付牌照,因此失去新生支付对其影响也是相对有限。

国付宝成立于2011年1月,海航集团是其股东之一,但并非是控股股东,是第三批获得支付牌照的公司。但近年来国付宝似乎陷入困境。8月6日,根据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公布的行政处罚信息,国付宝收到两张罚单,合计被罚没4646万元,刷新年内天价罚金纪录。而且,国付宝此前还深陷为上市公司输血以及为非法投资平台开支付接口等风波。

在业内人士看来,千万级的罚单比较罕见,说明国付宝的违规业务相对较多,在监管趋严的情况下,未来将面临不小的整改压力。

而易生支付的状况与新生支付更为相近。作为海航旗下的子公司,易生支付成立之初,就开始布局航旅行业,致力于拓展以航旅支付为核心的第三方支付业务。

易生支付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当前航旅支付市场的龙头企业,易生支付未来将继续服务航空主业,努力完善国内航旅支付环境,竭力为每位旅客提供更多满足出行需求的支付服务保障,从而实现打造‘航 旅 购’第一支付品牌的战略目标。”

只是,目前仍不清楚,海航物流集团剥离新生支付,是出于“二选一”的结果,还是将剥离所有支付业务乃至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前奏?

本文转载目的在于知识分享,全讯国际的版权归原作者和原刊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全讯国际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阅读
资讯查询取消
网站地图